最快乐的事莫过于?
2025-04-23 13:41 来自 千禾问道 发布@ 知识库
快乐本质的神经科学与哲学探析:从多巴胺到自我实现的跨学科考察
9551
一、快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超越多巴胺的奖赏机制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快乐的体验并非源于单一脑区的活动,而是涉及多个神经网络的协同运作。传统认为主导快乐体验的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通路(Mesolimbic dopamine pathway)实际上更多与"想要"(wanting)而非"喜欢"(liking)相关。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Kent Berridge的研究团队通过精密的动物实验发现,对快乐体验真正起核心作用的是阿片类物质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伏隔核壳区、腹侧苍白球等区域的调控。
人类大脑的快乐处理表现出显著的神经可塑性。长期冥想者的fMRI扫描显示,其左侧前额叶皮层(与积极情绪相关)的活动明显增强,而右侧前额叶(与消极情绪相关)活动减弱。这种结构性改变证实了快乐感受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为积极心理学干预提供了神经科学依据。
表:快乐相关的主要神经递质系统
| 神经递质系统 | 主要脑区 | 功能角色 | 相关障碍 |
|--------------|----------|----
9551
一、快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超越多巴胺的奖赏机制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快乐的体验并非源于单一脑区的活动,而是涉及多个神经网络的协同运作。传统认为主导快乐体验的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通路(Mesolimbic dopamine pathway)实际上更多与"想要"(wanting)而非"喜欢"(liking)相关。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Kent Berridge的研究团队通过精密的动物实验发现,对快乐体验真正起核心作用的是阿片类物质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伏隔核壳区、腹侧苍白球等区域的调控。
人类大脑的快乐处理表现出显著的神经可塑性。长期冥想者的fMRI扫描显示,其左侧前额叶皮层(与积极情绪相关)的活动明显增强,而右侧前额叶(与消极情绪相关)活动减弱。这种结构性改变证实了快乐感受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为积极心理学干预提供了神经科学依据。
表:快乐相关的主要神经递质系统
| 神经递质系统 | 主要脑区 | 功能角色 | 相关障碍 |
|--------------|----------|----